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飲水當思源

筆者:林淞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楔子 我不幸生逢亂世,是「抗戰」八年的「小難民」,又是「大陸變色」後的「流亡學生」,之後投筆從軍,以迄退伍。 我想,我和家屬,以及和我相似命運的人們,當時假如沒有「輔導會」一再相助,可能有不少人要「流落街頭」去當「遊民」。所以,我說「輔導會」是我們這些榮民後半段人生的「靠山」,大恩人。 談談我自己 我沒有大專的學歷,在當時從軍,是由二等兵幹起,後入「士校」,升班長;再努力考上「軍官班」,一路打拼,從少、中、上尉,升到「一朵梅花」,當然是要盡心盡力去幹。孰料,民國卅八年當局「精簡」一般行政軍官,我「愛國獎券」從未中過,「精簡人員」偏偏「中獎」—榜上有名。 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,我起先與朋友合作賣饅頭、豆漿「早餐」,生意還不差;可惜,不久當地小流氓「眼紅」,多次找麻煩,有人鼓動我們和小流氓攤牌,但我終以「族群和諧」,忍讓收攤了事。 不久「輔導會」介紹我到工廠當「作業員」,我欣然「放下身段」好好工作;無奈常輪「大夜班」,「日夜顛倒」的生活和工作,我不適合,才數月工夫就累倒了。病癒後,輔導會得知我過去在軍中曾兼任軍報社的「特約記者」,又介紹我到一家民間報社,擔任「助編」兼「校對員」,仍是夜間生活,醫生說這對我健康不好,不到一年又辭職,另謀生計。 那段時間,我在家寫稿,賺些稿費過日子,蒙天之佑,我那些短篇拙作,還能「賣」得出去「換」稿費,「小文章」居然能在十多處大小報章雜誌「露面」。可是報紙副刊「筆耕」的人太多,「粥少僧多」,為固定收入,我只好再求助「輔導會」找出路。 輔導會告知我數月後有「公務人員」特考之佳音,要我好好溫習「功課」去考。我下定決心「苦讀」三個多月「上京趕考」,「皇天不負苦心人」,幸運考上了。 輔導會協助我轉任公務員,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單位,擔任一般行政的「芝麻綠豆」小吏當公僕,而我有毅力、有恆心,在同一單位一幹就是十多年,直到六十五歲屆齡「榮退」,所以我常說,輔導會的確是「惠我良多」! 飲水思源常懷感恩之心 我現在以一個年逾古稀、「兩度退休」的老榮民在此高聲疾呼:親愛的榮民同袍、同志們,我們要確認輔導會真的是我榮民們人生後半段的「大靠山」大恩人;還有,更該記得創辨輔導會的大恩人,永遠懷念的蔣故總統經國先生。 尾聲 我們的「出生地」是在大陸,沒錯。本省朋友常稱我們為「老芋仔」,覺得滿好笑的。在大陸我只生活了十多年,在臺灣我都已經居住了五十六個年頭,應「更正」改稱我為「老番薯」才是。臺灣,才是我的「第一故鄉」,大陸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。 我熱愛中華民國,當然也熱愛臺灣!(點閱次數:959)